这个学期教学楼装修,于是第三学期的课调到了文理这边的楼上,十多年来,还第一次在这个楼上课,也因此碰到了一位文学院的老师。
以前觉得这个楼的讲座,教室好大啊,现在,做过太多讲座之后,再站上去,似乎也没那么大了。与文学院少量的交集,源于很早以前,我甚至还能叫出那边几个老师的名字——虽然也没上过他们的课。
由于社恐属性,一般也不主动打招呼,直到最后一节课,她说你要是热的话,可以把空调打开——因为我每次一到,都是先洗把脸,站在空调前吹干,然后再坐着等上课;然后我们开始聊文学——为什么没有聊理工呢,只是因为那天我带了一本禅诗精选,聊文学更自然一点吧;之前我听她和她学生/助教的讨论——并没有刻意听,我在一旁看书来着,可是总会断断续续听到一点,我知道应该是文科方向的,但我以为是外语专业。
很快聊到了科幻,聊科幻,最常见的切入点应该是三体,然而,这已是一个差不多近二十年前的作品了,可见科幻在国内曾经多冷门。我们聊到何慈康,在我心里这三个的顺序应该是:刘慈欣、然后何夕和王晋康并列。这三个人,实际上见证了科幻的上一个时代了,而新时代的科幻,我并没有跟随,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突然隔了一个时代。
我记得当年有一个沙龙,在社团认识的朋友说,到时没人互动的时候,你就上去讲两句啊,那是一个科幻电影沙龙,那时候几乎全是国外的电影,我说其实我们国内的科幻并不缺瑰丽的想象力,而是缺乏将其视觉化的呈现——其实那时候小说流浪地球(大概2000年的作品)就已经有了,可是流浪地球成为电影ip是近几年的事。就和动画片一样,我们有很早期的优秀作品,早期的科幻电影,比如霹雳贝贝,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落后了——市场的原因很难讲。
我们谈到了科幻的软硬,我说何夕其实比较软,但是也不总是这样,做为科幻三巨头,他还是有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例如:田园、异域、六道众生;我主动提及伤心者,当年我不太看得上这一个当年的银河奖——太软了,但是当年的魁首啊,大概零三年。
下 面就转贴一个,伤心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