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须知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自行对号入座
链接:
偶然的故事
没得么事能够阻挡 / 你对自由的向往 / 天马行空的生涯 /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 也曾感到彷徨 / 当你低头的瞬间 /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建一个网站最好的时间是十四年前,其次是大大前年
阅读须知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自行对号入座
链接:
没得么事能够阻挡 / 你对自由的向往 / 天马行空的生涯 /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 也曾感到彷徨 / 当你低头的瞬间 /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我没有同门吗?我每周不开组会吗?我们没有组会约饭吗?我不会因为共同负责课题和我的同门接触频繁吗?
可是我每周组会聚餐从来都是三个人,同门的另一个女生去不了,我和男生就不会一起吃饭。我们也曾因为共同负责一个课题单独留在课后讨论,也会因为讨论时间太长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继续说。但是讨论完就会各自离开,吃完饭不会同路回宿舍。微信里说完事,发个ok,聊天就会止步于此。下雨了我没带伞困在图书馆,我只会求助我的室友。
电脑坏了,学校小门的巷子里,二十块钱就可以搞定,我为什么要去拜托不是我男朋友的异性。
我可以,你不可以吗?你不可以,又真的是因为友谊长存吗?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Read more上周在做一个与考古相关的课程sample,然后就想起这篇与考古相关的科幻,很久以前的了,98年的银河奖作品,作者赵海虹。那几年科幻世界的水平很高。在记忆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后来发现记忆不准确:
——“40年前遇见他,在我的时空,那时候他27岁,我20岁,他说我爱你,我笑了:在你的时空,当我早已为生活忙碌奔波,你应该还在地上玩泥巴…我笑出了眼泪;而现在我们再次相见,在他的时空,他依旧27岁,而我已经60岁了。我毫不掩饰我苍老的容颜,也不怕平静地凝视他依旧年轻的脸庞,真的是什么都没改变吗?还是一切都在改变?他应该没有忘记当时的一句我爱你,因为对他来说仅仅只是过了几个小时,也许还留着当初相拥时的气息;我也不会忘记,尽管对我来说却已经过了整整40年……”
是那个年代的作品比现在好吗?也许更准确的解释是:时间的彼方,我们老了。
附小说原文:
这是王晋康早年的作品,常常在讲丝绸之路的部分时会提及这篇,年代久远,故事细节已经模糊了,但是当时阅读感觉这个作者很有思想(后来看到许多医学专业的对此文的一些批判,或者说有争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却不见得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实际上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这不是说指尖上的世界不好,而是我们需要更加有耐心的阅读。
Read ↓↓↓ more这是多年前王晋康旧作,此袁隆平之际,重新想起早年的两篇文章,这是另一篇,之前那篇木禾源于山海经,作者何夕,现在这篇替天行道,影射孟山都,作者王晋康。文中的公司名称就直接是MSD公司。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老了,感觉以前的科幻都厚重一些。
” 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又名《田园》,何夕1998年作品,原载《科幻世界》
木禾,出自《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这里的”五围”和之前李老师那篇良渚古城文章中的”九围”都是一个需要考证的尺寸,在这里五围只需要知道是很大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技术性的文章,还是需要告诉读者大约有多大。
归来
从机窗俯瞰太平洋广阔无垠的海面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陈橙斜靠在座椅上,目光有些飘散地看着窗外;阳光照射进来,不时刺得她眯一下眼。陈橙看看时间,还有三个小时才到目的地,这使她不禁又一次感觉无聊起来。林欣半仰在放矮了的座位上轻声地打着呼噜,不知道在做什么好梦,居然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笑。
新四经济开始兴盛的时候陈橙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脑域”系统专家。当时她刚开始攻读脑域学博士,那正是新三经济退潮的时期,曾时髦到极点的新三经济代表产业IT业颓相初露,IT相关专业的学长们出于饭碗考虑正在有计划地加紧选修“脑域”专业的课程,陈橙不时都会接到求助电话去替他们捉刀写论文。用“新”这个词来表述一个时代的习惯大约始于二十世纪后半叶。当时有不少“新浪潮”、“新时期”、“新经济”之类的颇令时人自豪的提法。但很快这种称谓便显出了浅薄与可笑,因为它不久便开始繁殖出诸如“新新人类”以及“新新经济”之类的既拗口又意义含糊的后代。
所以到了现在出现“新四经济”这种语言怪胎实在是迫不得已,除非你愿意一连说上好几个“新”字。
“脑域”技术正是新四经济时期的代表,甚至可以说整个新四经济的兴起都与之相关。
这是一项将人脑联网的技术,它将人类的智慧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也有力地回敬了那些关于机器的智慧将超越人类的担忧(此事详见何夕作品《天生我材》)。正是“脑域”技术的兴盛掀起了一个高潮,将全球经济从IT业浪潮后的一度颓退中拯救出来,带入又一轮可以预期的强劲发展之中。而现在,作为“脑域”技术的第一流专家,陈橙有足够的理由踌躇满志。
我终于还是选择了回来——陈橙在心里回想着——离开中国差不多十年了。陈橙在心里感叹了一声,时光只有在回想的时候才发觉它过得真快。她在心里想像着朋友们的变化,十年的时间是会改变很多事情的、不过陈橙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错觉,因为在这个时代地域的障碍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她几乎每天都可能在互联网(这是古老的新经济时代的产物)上同国内的某个朋友面对面地聊上几句,更不用说通过电子邮件的联系了,所差的只是不能拉上手而己。当然,这不包括那个人。
陈橙悚然一惊,思绪像被刀斩断般戛然而止。为何会想到那个人,这不应该。对陈橙来说那是个已经不存在了的人。是的。不存在。陈橙扭了扭有些发酸的脖子。从提包里找出份资料来看。
不过有点不对劲。资料上的每个字明明落在了陈橙的眼里但她看了半天却不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她停下来,然后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陈橙轻轻地叹口气放下手中的资料、因为她已经知道这是没有用的。
许鉴成把诗看了两遍,忍不住又笑起来。凭良心说,这首诗比“心恋”有一定长进;但是,不知是人越有钱越吝啬还是怎么的,“心恋”里面,好歹还是“两片” “两片”,到了这一首,只剩下“一” 了: 汤圆,不错,可是,不多不少,就煮一粒,还“拨开了外壳”,充其量够一个人吃,怎么“分尝”? 佳酿,不错,可是,不多不少,就倒一杯,如何“共享” ? “传遍每个有爱的地方”,豁,好大方,再一看,没戏,原来是“歌谣” –唉,空欢喜一场,唱歌本身就不用花钱的嘛。 最后,再看标题,“多想”,搞了半天,就连那一粒汤圆,一杯佳酿,还都是想出来的? 他觉得葛朗台老头如果碰到赵诗人,八成会想同他拜把兄弟。 他把这些告诉允嘉,她笑得弯腰去揉肚子,一边连声说“不行了,不行了”。这时汤骥伟回来,递给他们一人一罐可乐,问他们说什么,听见了,也哈哈大笑,“许鉴成,还是你厉害,领悟出这么多门道,我一翻书,整首诗就看见四个字“多想……圆……房”,一面谄皮嗒脸朝着允嘉笑。 |
不愧是理科高才生,抄到第三段,他便托着腮帮子提出了合理的质疑,“为什么缬取来缬取去,总是‘两片’ ,不是一片或者三片呢?” “那还用问,人长两只手,当然一缬取就是两片啦。” “可是,有‘满园的芬芳’,我一次才给缬取两片,是不是太少了点?小碗看了会不会觉得我小气?” 许鉴成差点笑背过气去,“就是要这么写,你想,‘满园的芬芳’ 啊,你要是冲进去,二话不说,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不是成楚留香了吗?你那个小碗肯定会更加不高兴的。所以,这首诗妙就妙在这个‘两片’上,不多不少,含意深刻,又多情又专一,辨证统一。明白了吧?” 汤骥伟“噢” 了一声,这才放心地接着抄。 许鉴成摇摇头,“你这副德性,怎么当第二个李政道。” “李政道也谈过恋爱啊,再说,你见了向晓欧还不是一个熊样。” 汤骥伟嗤之以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