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写长安城中一片皎洁的月光,千家万户传来了一阵阵捣衣的声音。

B. 第三、四句写瑟瑟秋风不停地吹拂着,却吹不散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C. 第五、六写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边疆胡虏的入侵,丈夫得以结束战争归家。

D. 全诗把皎洁月色、万户捣衣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相结合,意境感人至深。

答案是说B说反了,应该是家人对边关战士的思念,看起来答案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于语文来说,最好不要出这种题目,对于一个作品的理解无法这么统一,而且这个理解也不是最好的理解。

诗词作品的场景,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是可以跳跃的,虽然头两句是家乡亲人的视角,但是转场到边关战士的思念,二者对照更像电影中一个优秀的表达。最后一句,良人罢远征,也不是说结束这场战争,然后边关战士可以回家,而更希望说没有战争,以后再也不需要把(更多的)“良人”送往边关。那么看起来这道题就该选C了。

所以,这种题目,如果要有一个看起来正确,却又不那么有想象力的答案,那么将严重限制了孩子们对与作品艺术性的理解。

这是一道不那么妥当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