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信
据说自今年始,注册考试案例考题将只有25题了,而不是含有5道选择余地的30题。这样,由于岩土工程门类复杂,涉及的行业很多;计算量普遍偏大,如果没有选择的余地,将无法发挥个人所长,而暴露其所短,最后分数和通过率都会有所降低。
注册考试的案例题,原来是规定30题中选择不超过25题,如果超过了,计算机将从头审阅选项,到已选25题则停止;在人工复审评卷时也是如此。但实际上由于时间限制,极少见到有完成多于25题的考卷。三个小时25题,每题平均用时7分12秒,以这些年的考题的“繁度”,这种计算速度几乎属于超人。同济大学有一个岩土工程的教授,对我说,他上午只完成了12题,下午就不考了。表1是总结了2005年到2010年的所有案例题考卷的的总结。由于近几年考题的难度、繁度和昏度都有所提高,估计选择率还会有所降低。
表1 2005~2010案例题的选择率统计

凡是能够通过机评而到人工复审的试卷都是其中水平较高者,以我的印象平均也不会超过22题。
多年来,评审试卷时都发现上午完成的题数少于下午,得分情况也是如此。估计是一些新考生上午没有经验,精神紧张;到了下午就熟练与平和了。
因而考题只有25题并不是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仍然会有3~5题的选择空间。以往放弃率较高的是6、7、8章。6章中的土工结构涉及的行业太多:建筑、水利、公路、铁路等;另外6章会有一些真正的难题;近5年来,第六章中的错题、昏题很多,历年的第18题几乎都有问题。7章原来案例题是以基坑为主,可是近几年地下工程(隧道)的考题增加,而这又正是以建筑业为主的考生们最不熟悉的部分。第8章中有些考题没有规范依托,其解答相当偏僻。另外深浅基础中的抗弯、抗冲切等计算量大,偏于结构专业,地基处理中的固结度问题理论偏难和计算工作量偏大,抗震中由于包括水利与公路等,也是放弃率较高的领域。
所以在案例题考试中,一开始就应定位于完成20~22题,这样回避了自己不熟悉或者计算时间较多的题,每题的用时可增加到9分钟到8分12秒,这样正确率就会提高,避免了广种薄收,也避免了那些用了10分钟后发现做不下去的难题、生题对情绪的打击。
尽管只完成20题左右,但不影响你填满25题的选项,因为这样可以欺骗计算机,增加了你通过机评的机会,而通过机评也就会增加通过注册考试的机会。
首先,以往都有个别错题在考试前各环节都没有发现,并按错误选项输入计算机;而在培训评分员时发现原解答和选项是错的,在培训时就按正确的讲解,评分员也就按改正后的解答评分,如20005年上午16题、2006年上午24题、2011年上午18题等。这样就有以下三种可能的情况:
① 完成了20题,只填了20道选项,那一道错题本来做对了,应得60分,但被计算机所淘汰,没有进入人工复审,无法把失去的2分还给你,结果冤沉海底;
② 那道错题做对了,由于得分超过60分,仍然通过了机评,复审又给加了2分,锦上添花;
③ 机评得分62分,人工复审时有一题被取消了2分,错题平反又加上2分,结果通过了注册考试,皆大欢喜。
所以只有通过机评才又可能平反,有的考生被评为58分,事后去申诉,发现确实是有一题他的解答对,而命题这的解答错,但估计也难于改正了。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年份通过率偏低,而人事部坚持通过标准必须是60分,这时对于有微瑕的考卷就专家组高抬贵手了,但前提仍然是通过机评。
根据多年的总结,案例题并非4选项各占25%,表2为多年的总结,可见选项C的概率要高得多,因而没有计算的3~5题的选项无需思考,可用10秒钟时间一律填C!
表2各年案例题选项比例表
